剔红落花游鱼嵌玉磬式双层盒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剔红落花游鱼嵌玉磬式双层盒,清乾隆,高14厘米,口径20.9厘米。清宫旧藏。   盒为双层,作磬式,通体髹朱漆。盒壁雕落花鲤鱼戏水图,盖面嵌碧玉,雕刻纹样与盒壁相同,器型与纹样合成“吉庆有余”之寓意。盒下连随形座,如意云头足,座底髹黑漆,中心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盒雕刻精细,水波如丝,其雕刻刀法及落花流水、鱼龙变幻等题材为乾隆时期苏州雕漆之风格。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br>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漆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电话: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