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团香宝盒清乾隆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剔红团香宝盒,清乾隆,通高6.4厘米,最大口径12.2厘米。清宫旧藏。
  盒木胎,梅花形,无足,上下对开式,以子母口分出盖与器身。器外与盖的两面均满雕相同的桂花,枝繁叶茂,团花似锦。器里黑光漆,一面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一面刻“团香宝盒”四字。
  此盒漆色红妍,雕花不露地,格调清新,为乾隆朝的典型作品。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器物名称。团香,意谓月桂飘香。为漆器定名并与年号同刻于器物上的作法为乾隆朝始创。               即“木犀”,木樨科,秋季开花,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桂”按谐音为“贵”,带富贵之意,故常用“折桂”一词表示科举及第。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全部评论(0)
漆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电话: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