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0007』方尊 商代后期故宫博物院
商代后期

亚『0007』方尊,高45.5厘米,宽38厘米,口径33.6×33.4厘米,重21.5kg。
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
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
亚『0007』(音酗)者『0008』(音司)以
大子尊彞。
铭文大意:亚『0007』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0007』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0007』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0007』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0007』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0007』族的墓葬区。
约为商代的一个部族。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剑身中央凸起的棱或凹陷的槽称作“脊”。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只有一足。青铜器上经常以夔作主题纹饰。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指诸位王后。 即太子。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0025』。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罍(音雷),古代的盛酒器。最早见于商代晚期,流行至春秋时期,有圆体和方体两种形式。 古代的饮酒器。其造型一般有流、尾、鋬及三尖足。青铜爵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至西周中期逐渐消失。 兕指犀牛一类的野兽,觥是盛酒器,兕觥是形状像兕的酒器。基层军事编制单位。《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载:“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部,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宋沿五代之制。都的统兵官,马军为军使,步军为都头。剑脊两旁称为“从”。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册方斝 .. 下一页:小臣『0011』方鼎 ..
全部评论(0)
青铜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电话: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