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百科 > 千金方
《伤寒方上》 - 发汗散第四收藏
2022-07-19 1223

(方十一首)

度瘴发汗青散
治伤寒敕色,恶寒发热,头痛项强体疼方。

麻黄(三两半) 桔梗 细辛 吴茱萸 防风 白术(各一两) 乌头 干姜 蜀椒 桂心(各一两六铢)

上十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温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复服如法。

若得汗足,如故头痛发热,此为内实,当服 豉丸。若翟氏丸。如得便头重者,可以二大豆许,纳鼻孔中,觉燥涕出,一日可三四度,必愈。兼辟时行病。

五苓散
主时行热病但狂言烦躁,不安,精彩言语不与人相当者方。

猪苓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心(十二铢) 泽泻(三十铢)

上五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水,汗出即愈。

  崔文行解散
治时气不和伤寒发热者方。

桔梗 细辛(各四两) 白术(八两) 乌头(一斤)

上四味治下筛,若中伤寒服钱五匕,覆取汗解。若不觉,复小增之,以知为度。若时气不和,旦服钱五匕。辟恶气欲省病者服一服,皆酒服。

六物青散
治伤寒敕色恶寒方。

附子 白术(各一两六铢) 防风 细辛(各一两十八铢) 桔梗 乌头(各三两十八铢)

上六味治下筛,以温酒服钱五匕,不知稍增之。服后食顷不汗出者,进温粥一杯以发之,温覆汗 可也。勿令流离,勿出手足也,汗出止。若汗大出不止者,温粉粉之,微者不须粉。不得汗者,当更服之。得汗而不解者,当服神丹丸。

青散
治春伤寒头痛发热方。

苦参 浓朴 石膏(各三十铢) 大黄 细辛(各二两) 麻黄(五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治下筛。觉伤寒头痛发热,以白汤半升和药方寸匕投汤中,熟讫去滓尽服覆取汗,汗出温粉粉之良久。一服不除,宜重服之。或当微下利者,有大黄故也。

诏书发汗白薇散
治伤寒三日不解者方。

白薇(十二铢) 杏仁 贝母(各十八铢) 麻黄(一两八铢)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自覆卧汗出即愈。

华佗赤散
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中风口噤疟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

丹砂(十二铢) 蜀椒 蜀漆 干姜 细辛 黄芩 防己 桂心 茯苓 人参 沙参 桔梗女萎(即葳蕤) 乌头(各十八铢) 雄黄(二十四铢) 吴茱萸(三十铢) 麻黄 代赭(各二两半)

上十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耐药者二匕。覆令汗出。欲治疟先发一时,所服药二匕半,以意消息之。细辛、姜、桂、丹砂、雄黄不熬,余皆熬之。

赤散
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往来有时方。

干姜 防风 沙参 细辛 白术 人参 蜀椒 茯苓 麻黄 黄芩 代赭 桔梗 吴茱萸(各一两) 附子(二两)

上十四味治下筛,先食,酒服一钱匕,日三。

  乌头赤散
治天行疫气病方。

乌头(一两半) 皂荚(半两) 雄黄 细辛 桔梗 大黄(各一两)

上六味治下筛,清酒或井华水服一刀圭,日二,不知稍增,以知为度。除时气疫病,若牛马六畜中水行疫,亦可与方寸匕,人始得病一日时,服一刀圭,取两大豆许,吹注两鼻孔中。

  水解散
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方。

桂心 甘草 大黄(各二两) 麻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力强人服二方寸匕。(《延年秘录》有黄芩、芍药各二两。《古今录验》无甘草,有芍药。治天行热病生 疮疼痛及解肌出汗)

  治时病表里大热欲死方∶

大黄 寒水石 芒硝 石膏 升麻 麻黄 葛根 (各等分)

上八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

上一篇:发汗汤第五 目录 下一篇:伤寒膏第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中医 黄帝内经大全
《黄帝内经》
中医 本草纲目大全
《本草纲目》
中医 伤寒论大全
《伤寒论》
中医 神农本草经大全
《神农本草经》
中医 难经大全
《难经》
中医 千金方大全
《千金方》
中医 金匮要略大全
《金匮要略》
中医 奇经八脉考大全
《奇经八脉考》
中医 濒湖脉学大全
《濒湖脉学》
中医 药性歌括四百味大全
《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医 针灸大成大全
《针灸大成》
中医 四圣心源大全
《四圣心源》
中医 洗冤集录大全
《洗冤集录》
中医 食疗本草大全
《食疗本草》
Latest release
最新发布
1消风汤05-10
2清经散05-10
3清血养阴汤05-10
4胶艾汤02-13
5乌梅丸02-13
6健脾丸02-13
7阳和汤02-12
8黑逍遥散02-12
9越婢汤02-12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