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百科 > 金匮要略
《卷中》 -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收藏
2022-08-03 935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请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薺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汤主之。

茵陈汤方

茵陈蒿六两 梔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 矾石(烧)等分

右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梔子大黄汤主之。

梔子大黄汤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中)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梔子十五枚

右四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消渴中)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

附方

瓜蒂汤:治诸黄。(方见暍病中)

《千金》麻黄醇酒汤:治黄疸。

麻黄三两

右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中医 黄帝内经大全
《黄帝内经》
中医 本草纲目大全
《本草纲目》
中医 伤寒论大全
《伤寒论》
中医 神农本草经大全
《神农本草经》
中医 难经大全
《难经》
中医 千金方大全
《千金方》
中医 金匮要略大全
《金匮要略》
中医 奇经八脉考大全
《奇经八脉考》
中医 濒湖脉学大全
《濒湖脉学》
中医 药性歌括四百味大全
《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医 针灸大成大全
《针灸大成》
中医 四圣心源大全
《四圣心源》
中医 洗冤集录大全
《洗冤集录》
中医 食疗本草大全
《食疗本草》
Latest release
最新发布
1消风汤05-10
2清经散05-10
3清血养阴汤05-10
4胶艾汤02-13
5乌梅丸02-13
6健脾丸02-13
7阳和汤02-12
8黑逍遥散02-12
9越婢汤02-12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5 电话:18319180048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