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酓胐鼎 战国后期故宫博物院
战国后期

楚王酓歬鼎,通高59.7厘米,宽60.5厘米,口径46.6厘米,重53.8kg。
鼎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短足,盖正中一钮凸起可穿环。附耳、盖与鼎身饰细碎的蟠虺纹,足上端饰兽首。
盖内、外,器口沿三处刻有铭文19字:
(盖内)仨集厨。
(盖外)集厨『0044』鼎。
(器口)楚王酓胐作铸鐈鼎,以供岁尝。
铭文记楚王酓胐铸造此鼎,以供岁祭之用,置于集厨。
此鼎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古代供王之饮食酒馔的机构。
点击图片 放大查看




上一页:鄂叔簋 下一页:魏公扁壶 ..
全部评论(0)
青铜器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5 电话:18319180048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