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
铸客盉,通高21.9厘米,重3.52kg。
盉圆体,鼓腹,有流,流作兽首形,三铁铸短足,有盖,有梁,梁两端饰兽首,梁与盖之间以二铁环相连。盖、腹上部饰细羽状纹。
盖外侧、器口旁各有刻划对铭1行7字:
铸客为集『0043』为之。
铭文大意:外方冶铸匠人为供王之饮食酒馔的机构做此盉。
此盉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外方冶铸匠人。
(音和),《说文》:“盉,调味也。”王国维《说盉》:“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和之而注之于爵。”玄酒即水。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铜器研究中的术语。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等。在有盖器如鼎、簋等器物上,多同时在盖和器上铸有文字内容、字数及字体完全相同的铭文,称为对铭。
供王之饮食酒馔的机构。
即冶工、工匠,该器的具体铸造者。